1)《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状况总体可控——治养并重,让水库更好“显身手”》:水库是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灾害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对防洪、供水、生态、发电、航运等至关重要。我国9.8万多座水库80%以上修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近年来,我国集中开展了几轮大规模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安全状况不断改善,但部分水库由于运行时间长、加固标准低、管理不到位等,安全运行的风险依然比较突出。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健全常态化管护机制,确保水库安全长效运行。4月22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财政部农业农村司负责人姜大峪、水利部运行管理司司长阮利民对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2)《教育部设立国土空间规划与测绘专业》:近日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显示,原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国土测绘与规划”已更名为“国土空间规划与测绘”专业。随着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推进,国土空间规划职业培养受重视程度日益增加,从专业名称及学科设置来看,类似“国土空间规划与测绘”这样的交叉学科,侧重点较测绘或更偏重规划。目前,已有高校计划增设国土空间规划硕士点和博士。今年,浙大城市学院筹建国内首个国土空间规划学院。去年9月,兰州交通大学增设国土空间规划二级学科博士点,由该校建筑和城市规划学院牵头。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人社部调整后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部分显示,注册测绘师调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不在准入类和水平评价类当中。
3)《中国科大科学家首次实验实现量子信息掩蔽》:5月5日从中国科大获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许金时等人与上饶师范学院李波、梁晓斌以及南开大学陈景灵合作,实验实现光量子信息的掩蔽,成功将量子信息隐藏到非局域的量子纠缠态中。该成果4月30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量子信息掩蔽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信息处理协议,它将量子信息由单个量子载体完全转移到多个载体间的量子纠缠态上,这样仅从单个载体上将提取不到任何信息。量子信息掩蔽不仅在量子秘密共享、量子比特承诺等实际量子信息任务中具有广泛应用,也有助于深化对量子信息守恒等基本问题的理解。
4)《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无人机测量助力尼玛县国土空间规划》:为保障西藏自治区尼玛县国土空间规划项目工作顺利进行,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无人机小组6名专业技术人员赴西藏自治区尼玛县开展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工作。尼玛县是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下辖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无人机航测项目组成员“缺氧不缺精神”,克服高海拔地区严重缺氧、大风大雪等困难,先后完成了尼玛县城、文部乡等6镇1县建成区,约15平方公里区域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工作。目前,西藏自治区尼玛县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项目外业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技术人员正在加紧生产实景三维模型和高精度正射影像。此次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工作的顺利完成,将为后续西藏自治区尼玛县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中国矿产地质志》首批成果发布》:4月28日,《中国矿产地质志》首批成果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继1906年顾琅与鲁迅合力编著了我国第一部《中国矿产志》后,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套全面反映我国矿产资源全貌及重要成矿规律的重大成果——《中国矿产地质志》正式发布。这套规模宏大、价值珍贵、意义重大的综合性和原创性矿产地质成果,填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矿产资源详实志书的空白,是中国地学界为庆祝建党百年的献礼。《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是我国矿产勘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一项集大成、家底性、立典式的基础性工作。
6)《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试点启动》: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在京组织召开部署会,启动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试点。在东北黑土地典型地区开展地表基质调查试点,是自然资源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决策部署,促进黑土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一项基础性调查工作。我国东北地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最优质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开发利用,东北黑土地面临着土层“变薄”、肥力“变瘦”、土壤“变硬”等退化情况。
7)《空天院对外发布百万级遥感图像细粒度目标识别数据集》:近期,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付琨研究员团队和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ISPRS)合作,构建了一套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遥感图像细粒度目标识别数据集(FAIR1M),并面向全球公开发布。从数百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卫星图像中快速精准地定位、识别感兴趣的目标,是遥感数据智能解译领域的核心难题。随着空天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遥感图像数据集相继发布,但仍然缺乏大规模和精细化标注的实例,算法模型的准确性、实用性、智能化程度也待进一步提高。
8)《联合国第六届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多利益攸关方论坛召开》:5月4日至5日,联合国第六届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多利益攸关方论坛(STI Forum)在线召开。大会由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主席Munir Akram先生召集,拉脱维亚常驻联合国大使Andrejs Pildegovics先生和印度尼西亚驻联合国使团代办大使Mohammad Koba先生担任论坛的共同主席。本次论坛主题为“科技创新服务可持续发展: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复苏,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有效途径”,设置了7个专题分会和4个特别分会,来自5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700余人出席了论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大会开幕辞(由代表宣读),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部长级特别分会致辞。
1)《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四号卫星》:北京时间2021年4月30日15时2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遥感三十四号卫星是光学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可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信息保障。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68次飞行。
2)《天和飞天:“问天”之旅,再启新程》:4月29日11时许,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随着天和核心舱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之后太阳能帆板两翼展开且工作正常,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电祝贺。迄今,世界上有能力建造空间站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苏联)和中国。1971年,美国的礼炮一号发射升空,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空间站。由苏联始建于1976年的和平号空间站,后转为俄罗斯、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共同参与。而中国则以一己之力先后建成小型试验性空间站天宫一号和正式的中型空间站天宫二号。如今,作为我国空间站工程首个航天器,天和飞天成功,意味着中国大型空间站建造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问天”之旅再启新程。
3)《拥有史上最复杂推进系统,天和核心舱的“三个首次”》: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位于海南的文昌航天发射场一飞冲天,成功将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精准送入预定轨道。这意味着,我国空间站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天和核心舱作为搭建我国空间站的“第一块积木”,率先成功落户于中国空间站核心位置,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研制的空间推进系统支撑下,静候与“问天”及“梦天”两个实验舱交会对接,共同组建成T字型的天宫空间站,为我国开展一系列太空科学实验与研究提供至少15年以上的全力保障。
4)《经历四次爆炸事故后,SpaceX星际飞船原型高空试飞成功着陆》:北京时间5月6日约6点20分,SpaceX星际飞船原型SN15在发射后成功着陆,埃隆·马斯克随即在个人推特上宣布了这一消息。SN15此次测试选择在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Boca Chica),是其第五次挑战10公里级别高度。星舰SN15原型火箭从当地海边发射台升空,飞到大约10公里(6.2英里)的高度后缓慢下降。SpaceX的直播视频显示,SN15在降落过程中飞行器底部出现小火苗,但在几分钟后被扑灭。此前,于2020年12月9日首飞的星舰SN8,首次开展12.5公里高空亚轨道飞行测试,在降落时或因无法及时减速导致撞击地面而发生坠毁。随后,SN9、SN10、SN11均在飞行过程中发生类似事故。
5)《空天院微型合成孔径雷达入选“2021年度世界十大明星雷达”》:日前,“2021世界十大明星雷达”公众评选活动公布结果。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研制的微型合成孔径雷达成功入选。此次活动由世界雷达博览会主办方中国雷达行业协会发起,由《现代雷达》、《雷达科学与技术》、《雷达学报》等15家来自中国电科集团、中国兵器集团、中科院等相关部门的雷达领域学术期刊,基于“公开度、热度、先进度、影响度”四个维度,秉承“公开报道、新闻热度、技术引领、战略意义”的评选标准,从多方推荐的近100多个候选产品中,结合公众网络投票和专家意见,最终遴选出2021年度最具代表性的十大世界明星雷达。
6)《空天院自动装配焊接机、双位氢炉等四套设备通过验收》: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物资与条件处组织对近期采购的4台(套)大型设备进行了现场验收。空天院科技处、质量处相关人员参会。会上,验收组听取了微波器件与系统研究发展中心项目负责人作的项目基本情况、采购方式、阶段性验收以及到货验收测试等工作报告,对验收材料进行了审查和质询,并现场勘查了设备,形成了验收意见。
1)《新疆生地所与北京林业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合作在滴灌对N2O排放的影响研究...》: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排放极大影响到巴黎气候协定的减排目标。化肥和有机肥的使用导致农业贡献了超过80%的人为来源N2O排放,因此,准确评估农业管理措施对N2O排放的影响并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减少N2O排放至关重要。滴灌在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保障干旱区作物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全球尺度上滴灌对N2O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滴灌条件下施用氮肥引起的N2O排放受哪些因素调控还不清楚。
2)《气候变暖条件下冻土路基补强措施效果研究取得进展》:气候变暖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多年冻土持续退化,这一现象在以高温多年冻土为主的青藏高原尤为显著。随着沿线冻土退化,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的稳定性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以往针对青藏铁路冻土路基主动冷却措施的工程效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关于补强措施应对气候变暖的相关研究还很不充分。为研究青藏铁路冻土区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主动冷却措施——热管和块石护坡结构作为补强措施的工程效果,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北麓河站冻土工程与环境研究团队选取位于青藏高原连续多年冻土南界附近的青藏铁路K1497+150路基断面,通过对该断面2006年以来地温和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多年冻土退化特征,并通过与补强前路堤的对比,探讨了热管和块石护坡结构对路基的补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地区的多年冻土发生了显著退化,且补强前路基下伏多年冻土的退化速率显著高于附近天然场地。2006至2009年,天然场地多年冻土上限下降速率为5.4cm/a,而左路肩下多年冻土上限下降速率为9cm/a。
3)《黄河源区冻土退化及其关键水文要素响应取得阶段性进展》:近年来,气候变暖显著,全球冻土加速退化。受冻土退化影响,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黄河源区水资源补给、径流与排泄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黄河源区水量对于流域水资源稳定性与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区域冻土赋存状况复杂,冻土与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交错,地形地貌、活动断裂及其冻土退化控制着地下水分布,从而限制了人们对于气候变化造成的冻土退化及其水文影响的理解与认识。
4)《我国学者和海外合作者在长期气候政策评估研究取得进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2022019、71874177)资助下,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汪寿阳研究员(通讯作者)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段宏波副教授(第一作者)的团队与多个国际团队合作评估了《巴黎协定》下1.5°C温控目标对中国的影响。他们通过建立多模型综合比较框架,优化出了长期的碳和非碳排放路径,描绘了2050年近零排放战略下的能源技术演替场景,并从多个维度估算了可能的经济影响。该研究工作以“评估1.5°C温控目标下中国的挑战(Assessing China’s efforts to pursue the 1.5°C warming limit)”为题,于2021年4月22日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论文链接: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2/6540/378#login-pane。
1)《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国家教育基地培训管理岗位招聘启事》:现因工作需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公开招聘 国家教育基地培训管理 工作人员 1 名,招聘岗位:国家教育基地培训管理岗。岗位职责:负责基地培训班的计划制定、实施、跟踪及总结;负责基地网络建设及师资库建设等工作;负责基地档案管理及培训班信息反馈等工作;负责基地培训班的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基地对外合作交流、宣传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岗位要求:中共党员;硕士及以上学历;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具有很好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责任心强,工作严谨认真细致;熟练使用Excel等办公软件;有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心态积极向上。
2)《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安保与后勤管理岗位招聘启事》:现因工作需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公开招聘 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安保与后勤管理岗位 工作人员 1 名。招聘岗位: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安保和后勤管理岗位。岗位职责: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雪站的安全保卫、后勤保障、资产管理、日常管理;负责积雪站的设施维护、数据档案上报和维护工作;配合天山积雪站其它部门开展工作;配合地方政府完成各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任务;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3)《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地质灾害研究所2021年4月公开招聘6名工作人员公告》: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地质灾害研究所2021年4月公开招聘6名工作人员。监测设备研发岗(2名),岗位职责:从事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研发,监测预警科技项目攻关,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应用示范。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研究岗(2名),岗位职责:从事地质灾害机理、预警预报、风险分析等相关领域研究工作。地质灾害管控平台开发技术岗(2名),岗位职责:从事地质灾害早期识别、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开发,科技项目攻关。
4)《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能源政策研究团队/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中心2021年4月招聘研究助理启事》: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能源政策研究团队/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中心2021年4月招聘研究助理,岗位职责:主要参与能源经济与政策项目研究;参与研究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参与研究项目的设计、规划与策略分析;参与科研会议组织和国内外交流活动;负责组织收集各类市场情报及相关行业政策与信息,更新数据;参与编辑相关研究报告完成研究中心其他日常科研事务。岗位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地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较强钻研精神和执行力,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良好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市场信息进行采集、归类、统计、分析、提炼、汇总;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说、写能力,英语达6级以上优先。
1)《蒙古国气象与环境监测局再次发布暴风雪和沙尘暴预警》:当地时间5月6日上午,蒙古国气象与环境监测局官网再次发布恶劣天气预警,称当日该国东戈壁省大部分地区和苏赫巴托省南部地区会有强风,风速将达每秒18米至20米,瞬时风速将超过每秒24米以上,将遭遇暴风雪和沙尘暴天气。中部和戈壁省份东部地区以及东部省份部分地区将遭遇雨夹雪天气,出现暴风雪。其中,西部省份和其余大部分省份风速将达每秒7米至12米,戈壁和平原地区风速将达每秒18米至20米,瞬时风速甚至将超过每秒24米以上,引发沙尘暴。
2)《华北黄淮东北地区等地有大风沙尘天气 贵州江南华南有中到大雨》:5月8日08时至9日08时,西藏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黑龙江东北部、吉林东部、江南中南部、广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湖南东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北部等地局地有暴雨(50~80毫米)。华北、黄淮北部和东部、东北地区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风。
3)《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应急管理部发布5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近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召开会商会,对5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研判。综合判断,5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日趋复杂,南方地区水旱灾害、北方地区森林火险区域特征明显。随着强降水、强对流天气增多,南方全面入汛,华南前汛期进入盛期,南方多地洪涝、风雹、地质灾害风险加大。云南旱情可能进一步发展。东北、西南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
4)《高铁接触网为何怕大风?》:高铁列车运行,电是唯一的动力,高铁接触网是动车组动力来源重要组成部分,正常工作时,接触网带电设备对地电压27500伏。从材料类型来说,对接触网造成影响的异物分为两种:一种是导电型异物,比如锡箔纸、含金属丝的风筝线等,如果一端接触到供电线路,另一端接地,就会造成接触网短路跳闸,从而导致动车组失去动力;另一种是绝缘型异物,虽然不导电,但是一旦侵入高速行驶动车组的受电弓动态包络线,也能瞬间造成受电弓故障,使动车组无法从接触网获得电流,导致动车组没电。
5)《大风防御要点》:气象上称6级(12米/秒)或以上的风为大风。长时间的大风会使土壤风蚀、沙化,对作物和树木产生机械损害,造成倒伏、折断、落粒、落果及传播植物病虫害等;严重地破坏各种设施,输送污染物等灾害,大大影响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大风形成的原因一是冷锋过境。北方或西北方冷空气入侵境内,有时会伴有雨、雪、降温,这是因为暖空气被冷空气楔抬起而迅速上升凝云致雨的缘故。二是动量下传。此类大风来势迅猛,一二个小时即可伸展数十至数百公里,有明显的日变化,多数出现在午后12—19时,最大风速往往出现在地面温度最高、空气对流扰动最盛的15—17时,此后风势随温度下降而减弱,待至日落即告平息。三是热力对流产生的地方性积雨云大风。夏季地面受热强烈,大气对流旺盛,上升气流达到凝结高度形成积云,如对流继续发展,积云将会发展成积雨云。
评论列表 ( 0 )